欢迎您访问山东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山东自考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章节笔记:第三章(领会)

2018-09-21 16:30来源:山东自考网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领会)
 
  1、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答:美国经济美学家W)W)罗托斯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大众高消费阶段。后来,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一书里,他增加了第六个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六个阶段,是从生产国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演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体现了人因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
  2、波特的竞争优势发展阶段理论;
  答:1990年,美国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里,从增长要素的角度,将各国的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一般的廉价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投资导向阶段。从政府到企业都具有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3)创新导向阶段。各种产业和产业环节中的竞争开始深化和扩大,竞争的焦点体现在技术与产品的差异上。
  4)财富导向阶段。在前三个阶段大量积累财富基础上经济走入衰退的阶段。
  3、科特勒的国家内在能力理论;
  答:科特勒提出的影响每个国家内在能力的因素有:
  1)文化态度与价值观;
  2)社会融合性;
  3)要素禀赋;
  4)产业组织机构;
  5)政府的领导。
  4、国际竞争力理论;
  答: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在国家这一层次上创造增加值、促进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为考察一国的综合发展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2001年以前,IMD国际竞争力包括八个要素: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
  2001年以来IMD采用了四大要素体系公布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它们是:
  1)经济绩效:国内经济(规模、增长、财富、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价格;
  2)政府效率:公共开支、财政政策、制度框架(央行、政府、司法)、商业环境(市场开放和被管理程度、对竞争秩序的维护、酱市场的监管)、教育;
  3)商业效率:生产率、劳动力市场(成本、劳资关系、劳动技能)、金融市场、管理效率、全球化的影响;
  4)基础设施:基本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科研基础设施、卫生与环境、价值体系。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重任,是如何尽快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快速推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国梦。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就注意从战略全局和发展远景来考虑经济问题,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后来由于“左”的路线的干扰,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发展战略的选择出现了失误,有的发展战略也没有得以有效实施。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成功,经济发展比较顺利。但是两大阵营的斗争和竞争相当激烈。为了尽快提高经济实力,在斗争中赢得主动,我国提出了“超英赶美”和“大跃进”的战略。
  1964年12月,我国提出来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提出来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战略。但是,这一战略提出不久就被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所打断,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均成了泡影。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摆在新的国家领导人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扭转国民经济的停滞和混乱局面,全面恢复各项经济事业。但是由于未能全面清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在战略部署中又盲目提出来新的“洋跃进”目标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指标,致使国民经济发展又陷入徘徊状态。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传统的发展战略。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答: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真正转变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确定了我国新的发展战略,其战略目标是: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后来修改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战略重点是要解决好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学发展问题。
  2)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现代化战略构想,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概括,提出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3)1992年,党的十四大再次肯定了“三步走”的战略。
  4)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来了在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7、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
  答:一个完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包括:
  1)反映宏观发展总量目标的综合指标。
  2)反映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结构指标。
  3)反映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指标。
  4)反映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目标的指标。
 
上一篇:山东自考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章节笔记:第三章(识记)

下一篇:山东自考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章节笔记:第三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