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山东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山东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山东教育考试院www.sdzk.cn/为准。
山东自考00450教育评估和督导知识点押题资料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教育评估与督导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知识点1 教育评估的涵义及历史
1、泰勒(评价之父)在著名的“八年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
2、我国教育评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始自80 年代。
3、教育评估: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4、教育评估与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主要是定量地描述所实现的教育目标或目标实现的程度;教育评估师对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评估
标准的参与回应。教育测量时教育评估的基础。
5、教育评估与教育评比:教育评估比是教育行政管理一种传统的管理方法,教育评比的目的重在确定比较对象,根据一定的调理和准则、标准但是带有较强的
主观随意性。教育评估的目的不仅是对教育工作、活动及其人员对象的优劣的
比较,更笨猪的时对评估对象的价值判断
6、教育评估目的
(一)从评估功能的内容上对评估目的选择——监督鉴定与指导改进两个方面
(二)从评估功能的作用上确定评估目的:①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②为学
生学习服务的目的③为管理服务的目的④为调查、研究服务的目的
7、教育评估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指教育评估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估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功用和能力
(二)鉴定功能:指教育评估对评估对象的目标性、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的判断确定的功用与能力。
(三)激励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所具有的使评估对象产生或形成逼近及实现预期目标而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的功用和能力。(四)改进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内含的使评估对象反省自身状态、客服不足、促进发展、实现目标的功用和能力。
8、教育评估作为科学的概念在20 世纪 30 年代正式提出来,发端于教育测量运动。
9、6 世纪( 606 隋朝实行科举制,年)给过的公务员制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10、19 末到 20 世纪 30 年代,逐渐形成教育测量运动
11、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初始阶段:否定口试实施笔试
①英国的剑桥大学于1702 年最早以笔试代替口试
②首先在宫里初等中等教育使用笔试的时美国
③1845 年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的倡导下,美国的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入笔试。
④英国的费舍于1864年编制成《量表集》
(二 )形成阶段:以学生的学力测验为主
①国外一般把 桑代克 称为测量运动之父,发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 ,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②斯顿和高丝编制出算数的标准测验;智力测量的出现:① 1905年法国的比纳和西蒙提出第1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奠定智力测量的基础
(三)发展时期: 1930 年
12、现代教育评估的产生—教育评价运动现代教育评估诞生于教育测量的发展,而教育评价运动推动了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为教育评价运动奠定基础的是美国进步教育协会进行的有关课程与评价的“八年研究”。
13、教育评估的发展过程
(一)发展初期: 20 世纪 50 年代布卢姆等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研究成果
(二)迅速发展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
① 格拉泽: 1963 年提出标准参照测验代替常模参照测验
② 克龙巴赫:把评估作为一个搜集和报告对课程研制
③ 斯克里芬:提出区别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综合性评估的必要性
④ 斯塔费尔比姆提出“ CIPP”评估模式 。
(三)专业化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
① 斯克里芬 1974年提出的目标游离模式
②斯塔克 1973年提出的应答模式
③ 20 世纪 80 年代在美国出现的 “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 由顾巴和林肯提出
13、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反对评价的管理注意倾向,注重评估价值的多元化,既要重视量的评估更要重视质的评估。提倡与评价有利益关系的人都积极参与。
14、现代教育评估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在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的选择上,从重视鉴定、选拔向重视改进、发展转变。
(二)在教育评估的对象范围上 ,从学生的能力和课程扩展到教育的全部领域。
(三)在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上,从重视定量方法向注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转变
(四)在评估方式上,从重视管理者的外部评估想重视自我评估转变
(五)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重视“再评估” 。
15、现代意义上的驾驭评估产生于美国的30 年代,在我国兴起是 80 年代以后。
16、1984 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被认为是我国广泛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17、1985 年公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1次明确使用“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这一词汇。
18、1990 年,国家教委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走向规范化的标志。
知识点2 教育评估的类型
1、教育评估的类型:
(一)按照评估参照的标准不同,分为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二)根据评估的目的与实践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
(三)根据评估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分为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2、相对评估(常模参照评估) :指在评估者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时,所参照、比较的标准是常模,将被评对象的测量、测定纠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得以找到北平对象在常模上的相对位置或等级,从而对所评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估。适用于以鉴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估
3、相对评估的优点:能掌握北平个体在群体中坐标点,比较准去额的找到被评者的位置,发现评估对象的个别差异;还具有适应性强,应用面广,便于比较的优点。客观性强,以正态分布的理论为基础。
4、相对评估的缺点:评估标准来自内部,评估时容易降低客观标准;评估的结果不一定反应评估对象的实际水平;由于相对评估通过内部相互比较而实现的,容易忽视目标的完成情况。
5、相对评估的作用:一是判定评估对象之间的成就差异;二是将评估对象按某种特定顺序排列。
6、绝对评估(目标参照评估) :在评估对象的群体之外,以某一项先设定的目标为客观参照点,把评估对象与之比较,寻求评估对象达到客观标准绝对位置的评估。日本称为目标达到度评估。
7、绝对评估的优点:有利于引带评估对象客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工作、学习效益,有利于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教育性很强。
8、绝对评估的缺点:难以避免主观性,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合理;容易使平评估者自我满足,不利于形成竞争气氛。
9、绝对评估使用与达标性的活动(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等)
10 诊断性评估:对评估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11、形成性评估 (进行性评估、 过程评估):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
12、形成性评估一反馈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最初由斯克里芬提出。
13、终结性评估(总结性评估) :对评估对象在一定时期的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活动(学习或教学活动等)完成后
14、定性评估:一种采用非数量化方法的评估类型,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性质的角度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做出定性的评估总结。
16、定性评估的方法有等级法、评定法、写评语法。
17、定量评估(量化评估或数量化评估) :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18、自我评估:评估主体一句评估原理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主动评估自身的评估。
自我评估的优点 :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耗资较少;可连续操作,动作灵活。
自我评估的局限性:客观性较差自我评估的作用:有利于评估对象角色的内化;有利于激励评估对象的内在动机。
19、他人评估:指评估对象自身以外任何主体实施的评估
他人评估的优点:客观性强;真实性强;要求严格
他人评估的缺点:耗费的人力与财力比较多,不宜频繁进行。
他人评估过程注意的问题:要端正评估者对评估的态度;注意客服各种偏见;注意对评估对象的心理调控。
知识点3 教育聘雇的依据与原则
1、教育评估的依据:理论依据、方针政策依据、现实依据。
2、教育评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教育学依据、现代管理科学依据、其他(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政策依据) 。
① 马克思注意哲学依据:以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价值观和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
3、教育评估的现实依据: 国情现实依据、 地区现实依据、 不同类型学校的现实依据。
4、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指实施教育评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教育评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 需要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贯彻方向性原则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依据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个性法律、法规制定评估体系,开展工作;
(二)科学性原则:指教育评估活动、教育评估结果必须是科学的。
贯彻科学性原则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技术手段;要根据教育评估活动的自身规律制定规范化的程序,并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程序进行评估活动;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建立教育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评估目的;
(三)可行性原则:指教育评估活动要能够实行,能够操作、能够取得预期的教育评估结果。
教育评估可行性的根本问题是评估的效度问题。
教育评估的可行性原则要求评估要简单、易行;教育评估的可行性要与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一致。
(四)促进性原则:指在教育评估的全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促进评估对象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行为准则,并促进教育评估对象改进和提高。
体现促进原则的核心问题是做出符合评估对象实际状况的评估结果。贯彻促进性原则要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估;评估主体还要根据对评估对象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帮助。
(五)合作性原则:指在实施教育评估时,评估者自始至终都要与评估对象密切合作。贯彻合作性原则要在教育评估全过程中组织评估对象参与活动;评估者要以平等、友好、协商的态度对待评估对象,与评估对象密切合作。
5、协同自评模式:以评估对象自我评估为主,评估人员适当协助,双方密切合作,完成评估任务。
知识点4 教育评估方案的设计
1、教育评估方案:是评估活动设计的施工蓝图。制定评估方案是评估准备阶段的核心。
2、教育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①明确评估目的
②确定评估者与评估对象
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④选择评估的方法:要遵循“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的原则
⑤ 拟定评估的实施程序
3、教育评估方案设计的意义:
①是教育评估的基础工作
②是教育评估的依据
③是教育评估科学化的保证。
4、建立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设计教育评估方案的核心。
5、教育的三个层次:宏观目标(国家级的培养目标)、中观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微观教育目标(具体教育目标或教学目标)
6、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一)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1956年布卢姆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六个层次
①知识: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的普遍理论和抽象概念。
②领会:转化、解释、推断。
③ 应用:利用事实和概念解决新问题。
④分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⑤综合: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程序;推到抽象关系。
⑥评估:依据内在证据;依据外部推测。
(二)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 1964 年 克拉斯沃尔、布卢姆和马西亚分为接受、反应、估价、组织、性格化
①接受:觉察;愿意接受;有控制或选择地接受
②反应:反应中的默许;反应中的意愿;反应中的满意度
③估价;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偏爱某种价值观念;承诺感
④组织:价值的观念化;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
⑤性格化:一般性定向;特征性格化
(三)动作领域目标分类:肢体动作、细微的协调动作、非语言交流动作、言语行为。
①肢体动作:上肢、下肢、两个或两个以上肢体运动
②细微的协调动作:手和手指;手眼;手耳;手足;手足眼耳协调
③非语言交流动作: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
④言语行为:声音的产生;音与此的结合;声音投射;声音和手势协调
7、评估指标:是反映评估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主要因素与一定的精确数字或模糊量数的结合。
8、评估指标的分类:效能指标、指责指标、素质指标。
9、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由不同级别的评估指标按照评估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在评估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
10、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系统、权重系统、评估标准系统11、权重系统:自重权数(通常说的权重,取值范围在0 至 1 之间)和加重权数
12、评估标准系统:由标度和标号构成
13、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评估指标与评估目标一致;下一层次与上一层次指标一致
(二)独立性原则:同一层次的指标必须各自独立
(三)可测性原则 :必须使潜在行为变为外显行为,从而使之能观测到
(四)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是一个完整、协调的系统
(五)可行性原则:评估指标的数量适中;评估标准高低适中
14、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一)提出初拟指标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反头脑风暴法、理论推演法、典型研究法。
(二)筛选评估指标的方法:个人经验法、集体经验法
15、权重的表现形式:小数形式、分数形式、整数形式
16、权重的作用:使评估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可引导评估对象突出评估重点;
为评估指标量化创造条件;保证了整体综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17、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专家会议法(集集体经验判断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逆向法(逆问题法)
18、特尔斐法:设计调查表、发放调查表实施调查、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
计算过程: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在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出权重
19、层次分析法:将选取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确定重要程度写成矩阵的形式;对矩阵的每一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所得矩阵的每一行数字分别相加,得到一个列数为 1 的矩阵;将矩阵的各数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结果为权重。
20、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1、调查法 2、文献资料法
(一)调查法 1:访问法、问卷法
访问法: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掌握较多的方法和技巧;要认真记录被评估者的意见;选择好访谈对象。
问卷法:认真写好指导语;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明确;一般不要求答卷人写姓名;
要提前做出预测;要及时回收和统计,并妥善保管好问卷。
(二)调查法 2:全面调查(普遍调查) 、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个别调查、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正确选择典型;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进行;慎重应用调查结论
抽样调查:样本抽取科学,推断总体准确;调查效益好;应用范围广泛
(三)文献资料法:吞鲸牛食法、带题求解法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山东省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