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山东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山东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山东教育考试院www.sdzk.cn/为准。

联系我们:  0531-69953363

距2024年11月毕业申报时间4

距2025年4月报名时间预计27

考生服务:

  • 服务大厅|
  • 自考专业计划|
  • 山东自考00800经济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5-29 11:33:49   来源:山东自考网    点击:
    自考学习平台 +问答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2)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

      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1. 机会成本 : 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挺大收益。

      2. 经济活动: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

      3. 微观经济学 : 也叫“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它所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个体经济单位的选择受到价格的影响,因此它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建立的两个假设条件:第1是理性人假设,也被称为经济人假设,其本性被假设为利已的。第二是完全信息假设,对信息具有完全的知晓。

      4. 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大经济学”它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要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5.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二者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二者是相互补充、互为前提的。微观经济学考察既定资源条件下个

      体经济单位选择的后果,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微观经济学中假定不变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6. 生产要素(也称经济资源)投入生产过程用于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的经济资源。生产要素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是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并用于进一步生产的物品。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是无形的生产要素。

      7. 生产要素配置:是指经济社会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劳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基本资源配置问题。就是所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8. 经济学的本质 : 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基础上,一般用图表或数学的形式描述。

      (一)经济学使用的科学方法:

      经济学它在什么意义上是一种科学呢?它和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学科相似吗?

      答:( 1)经济学使用科学的方法:经济学家使用的方法在很多地方和自然科学家们使用的相同两者都试图建立用于解释和预测的理论或模型;经济模型是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原因做出一些相关假定之后建立起来的;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经济现象,经济模型的另一个作用是预测,一个经济模型的有效性还要接受来自于实践的检验。

      ( 2)经济学又不同于自然学科:经济学研究对象往往涉及到研究者本人;设定的模型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得到反复的实践检验;经济学试验的损失可能很大。

      (二)经济学是社会科学 :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经济学家能做什么?

      尽管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使用的模型相似但经济模型并不像自然科学模型那样可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原因有二,第1是因为经济学不可能做有条件控制的实验。第二人的行为之间的差异是经济模型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困难。由于这些原因,经济学中不同的模型之间差别很大,每一种所做假设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三)经济学和政策

      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它要说明的是有关现象是什么的命题。实证命题可能对也可能错不过可以通过事实来加以检验。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作判断的一种描述,它要说明有关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经济学家通常用实证的方式对政策起作用,但他们也不能做规范的判断。

      9.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二者的混合是主要的经济体制。在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上重要区别之一在于政府控制经济的程度。

      10. 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 1)市场没有政府干预( 2)经济活动完全由企业或个人自行决定( 3)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

      11. 自由市场经济如何实现资源配置?

      借助于当事人的下列行为实现的( 1)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挺大化的利润( 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力图使货币收入体现出挺大的价值( 3)每个人自由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 4) 企业和消费者做出的供需决策相互影响从而决定市场价格( 5)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资源朝着价格高的用途上配置。

      12. 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的特点( 1)经济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 2)从三个层面对经济进行配置,包括: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各行业各企业间分配生产要素、在消费者

      之间进行产出的分配。

      13. 对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两种经济体制的评价?

      自由市场经济优势 :自发起作用不需要昂贵和复杂的官僚机构来协调,对变化的需求和供给情迅速做出反应以便把资源配置到需要它们的地方。

      劣势 ( 1)垄断( 2)缺乏竞争和高利润使公司失去高效率的动力( 3)权力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4) 一些公司的行业会对社会有害( 5)私有企业 不儒生产一些对全社会有利但对自身无利的产品( 6)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可能出现高失业率和秤下降的衰退以及价格上涨( 7)可能会鼓励自私。

      计划经济优势 :政府会对经济总体进行考虑而使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符合特定国家的目标。

      劣势( 1)经济越庞大和复杂,对做出计划的关键性信息进行收集的分析的任务越大,计划就越复杂可能会导致管理费用昂贵( 2)可能包含着资源的无效使用( 3)很维给出适当的动机促使工人和管理者在不降低品质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产品( 4)在资源分配收完全由国家分配会导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个人自由 (5) 政府可能会强制执行计划,不得人心 (6) 如果按计划进行生产,消费者却根据自己的意愿消费政府会遇到产品短缺或过剩的问题

      14. 混合经济是指即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15. 混合经济中政府都调节什么?

      ( 1)通过税收补贴或直接控制价格来调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2)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接控制工资 、利润、房租等来调节相关收入( 3)通过法律、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税收、补贴或国有化来调控生产和消费的类型( 4)能过使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利息、直接控制价格、收入和汇率来控制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支出赤

      字的平衡等宏观经济问题。

      16. 中国经济体制中计划经济弊端主要表现在 ( 1)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 单一化, 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全民所有制 ( 2)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 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同时又把计划经济等同于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3)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4)严重的后果是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 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既定的技术条件下所能产的挺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生产可能性曲张凹向原点表明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1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同时也界定了中国经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做些什么?要认真抓好四个互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1) 转换国有企业物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 2)加快市场培育( 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4)混合经济中政府主要是调节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政企分开

      第二部分

      1.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2. 行业:指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3. 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按厂商和市场可划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

      4. 市场机制:指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包括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

      5. 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完成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来协调整个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决策;使得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价格机制能对经济起到调节作用的关键在于价格可以完全而迅速地自由变动。价格机制解决了微观经济学提出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的问题。价格机制是经济学的核心。

      6.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什么?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挺大的价值。确实,他通常即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样做时,他受到一只看不见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促进社会的利益。

      7.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8. 需求量: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被称为需求量。

      9. 需求规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反之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10.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为什么会遵循需求规律?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既定收入对商品的购买力下降,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替代效应: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的替代产品,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11.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由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加以表示。商品的需求,可以把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在一张坐标图中,即可以得到商品的需求曲线。纵轴表示

      

     
    价格,横轴表示需求量。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服从需求规律,因而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 的,它的斜率是负数值,当价格越高,需求就越少。

      12. 影响需求量除价格还由其他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 4)消费者的收入( 5)收入分配(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13. 什么原因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如何移动?

      答:除价格以外如果其他决定因素的变化引起 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反之,其他决定因素的变化引起 需求下降,则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 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化 , 而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是需求量的变化。

      14. 需求函数为: QD=D(P,,P1,P2, , , m,B,Pe) , 需求量 QD,该商品价格 P,消费者的偏好 Pr ,相关商品价格 P1,P2, , ,消费者的收入 m,收入分配状况 B,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 Pe.

      线性需求函数表示为: QD=α -bP。

      15.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6. 供给量: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生产者对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17. 供给规律:商品价格上升,生产的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数量减少。原因:( 1)当生产者供给数量超过一定的数量时,增加单位供给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增加( 2)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这种商品就越有利可图 (3) 在特定时间内,商品价格维持在高水平,新的生产者就会进行其中开始进行生产,总的市场供给量增加。

      20. 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可以由供给表和供给曲线表示。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供给量。一般为说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但有时它们有可能是垂直、水平的,甚至向左上方倾,主要是依赖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对价格变化所做出的反映。

      18. 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 (1)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成本增加时,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导致生产成本变化的原因为: A投入品的价格变动; B生产技术的变化; C

      企业组织的变化; D政府政策的变化 (2) 替代产品的价格 (3) 连带产品的价格 (4) 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 (5) 生产者的目的 (6)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19. 什么原因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如何移动?

      供给增加时会向右移动, 供给减少时供给则向左移动。供给曲线上 点的移动是供给数量的变化 ,供给 曲线的移动是供给的变化 (供给量变动:商品自身价格原因造成。 供给变动: 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造成。)

      20. 供给函数为: QS=S(P) , 供给量 QS是价格 P的函数。 用线性供给函数表示为: QS=-c+dP。

      21. 均衡价格:指使得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均衡则是指需求等于供给时的平衡点,这是使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并保持下去的状态。均衡数量:指在均衡点处,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愿意接受的数量。 25. 均衡价格的决定是 : 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和作用下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变动 : (1) 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点变动:需求增加,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 供给的变动: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22. 供求定理:需求或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通常被称为供求定理。其核心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形成新的均衡点,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23. 弹性:常用来表示一个经济变量相对变化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是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

      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 弹性公式为: 弹性系数 =因变量的相对变化 / 自变量的相对变化 。即:е =(△ Y/Y)/(△ X/X )=(△ Y/ △ X)*( X/Y)。

      24.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比值即 е P=(△ QD/ Q D)/ (△ P/P) =(△ QD/ △ P) * (P/QD)。

      (1)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的符号,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值,但实际应用中以正数值表示; (2) 弹性数值的大小: е P=0,需求完全无弹性; 0<е P<1, 需求缺乏弹性; е P=1,需求为单一弹性价格与需求量以相同比例变化; 1<е P<+∞,需求富有弹性; е P=+∞,需求具有完全弹性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需求量的极大变化。

      25.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因素: (1) 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 (2) 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中所占的比重 (3) 时间:即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26.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支出的关系:即总的关系收益等于价格与购买数量的乘积: TE=TR=P*Q。(注: TE为总的消费支出, TR为总收益 ,p 价格, Q数量)

      (1) 富有弹性的需求( TE同Q相同方向变化): P上涨, Q下降, TE( TR)降低; P下降, Q上涨, TE(TR)增加。 (2) 缺乏弹性的需求( TE同 P同方向变化): P上涨, TE( TR)增加; P下降, TE( TR)降低。

      27. 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弧弹性: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 弧弹性的公式为:★ еp =(△ QD/ △ P) * ( P/QD)。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点弹性的公式:★ е P=(△ dQD/dP ) * ( P/QD)。

      28.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定义为: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供给价格弹性的的公式 : е S=(△ QS/QS) / (△ P/P) =(△ QS/ △ P) * (P/QS)。е S =0则供给完全无弹性; 0<е S <1则供给缺乏弹性,价格的变化比例引起供给量在比例上的变化较不明显; е S=1则供给为单一弹性,价格和供给量以相同比例变化。 1<е S<+∞则供给富有弹性,价格的变动比例引起供给量较大比例的变化; еS =+∞,供给为完全弹性。

      29.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 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2) 时间因素。包括 1) 瞬间情形:在极短的时期内,供给量高度无弹性 2) 短期情形,会有一些股入增加,供给量会有所增加。 3) 长期情形: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增加所有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同时新的生产者加入其中,则市场供给很可能是高度弹性的。

      30. 供给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从原点开始的直线型的供给曲线,不管斜率是多少,沿任意点的弹性值都等于 1。两条供给曲线相交时较陡的价格弹性小。

      31. 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为收入弹性,它用来描述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公式为 :е Y=(=(△ QD/ △ Y) *( Y/QD)。当 еY <0, 低档品; е Y>0(其中е Y>1奢侈品; 0<е Y<1必需品。) 影响需求收入弹性因素 (1) 该商品被“需要”和程度 (2) 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 (3) 收入水平。

      32.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经常被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或交叉弹性,它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相关的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程度的概念。 еC=((△ QDa/△ Pb)( Pb/QDa)

      33.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生配置作用,市场失灵表现为三个方面: (1) 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 (2) 市场运行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3) 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要求。市场失灵会产生: (1) 垄断; (2) 公共产品; (3) 信息不对称; (4) 外部情况。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 (1) 权力平等; (2) 信息充分畅通; (3) 进出自由;

      (4) 无外部性。

      34. 对于市场失灵借用政府干预会产生的问题 (1) 导致官僚问题; (2) 经济决策制定的政治化。

      35.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职能通常表现为增进效率、促进平等、稳定经济三个方面。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形式 :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

      36. 政府的挺低价格政策:又称挺低限价,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因而产品会出现过剩。挺低价格会引起产品过剩,高价格会引起效率低下、阻碍技术进步。政府制定挺低价格阻止价格下降到某一水平,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A保护生产者的收入 B制造产品过剩 C对于工资制定挺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

      37. 政府挺高价格政策又称最、高限价,政府制定的低于市高限价场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政府制定挺高价格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制定挺高价格政策会导致短缺的结果: (1) 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长队 (2) 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应的制度 (3) 挺高价格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出现黑市( 4)减少了已经短缺商品的生产数量。

      38. 政府的税收政策:是对商品间接征收间接税,当对商品收税时会引起供给曲线随税收的数量向上移动,因为对生产者收税时会引起成本增加为维持利润会将税转嫁到消费者。税收的影响是提高价格减少供给数量。然而由于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上涨低于税收数量。需求曲线越陡,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税收中消费者负担的部分就越多,而生产者负担的部分就越小。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那么政府增加的销售税将全部由消费者负担。

      第三部分

      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

      2. 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用 TU表示。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量,用 MU表示。效用多少用效用单位来衡量。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的效用增加

      量即边际效用是减少的。这就是 --- 。

      MU=△ TU/△Q 从数学意义上讲 TU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效用值。 MU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反映了递减规律, TU是先增加后递减,当边际效用为正时呈上升,当边际效用为 0时达到挺高到,当边际效用为负时, TU呈下降趋势。

    老师二维码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山东省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以过期,请重新刷新

    上一篇:山东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山东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押题资料

  • 山东自考网便捷服务
  • 山东自考网书籍购买地址

    山东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