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山东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山东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山东教育考试院www.sdzk.cn/为准。
山东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公共政策学》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1.“ 政策分析”由 美国林德布洛姆于 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 首先提出的。
2. 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区别
政策研究 政策分析
(1 )内涵:
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 目的或目标: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1 )内涵:
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
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挺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等
(2) 目的或目标 :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政策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具体的个别政策任何一项单个的公共政策都可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②政策群和政策链
A.政策群的含义: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
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B.政策链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
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 的一系
列政策。
③政策一般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
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2. 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
(1)线性结构: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
(2)矩阵结构:上层决策具有经常性和主导性和其他上层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
决策
(3)线性一参谋结构:某一上层是下层决策者直接的、必须服从的上级和其他
上层的决策对仅起“参谋指令”的作用
(4)职能结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层每人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
策和下层必须根据不同的专项问题接受不同的上层的决策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常用方法
①无结构访谈法。
②实地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
一种政策研究手段。
③非参与观察法。也称为局外观察,它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
常活动。
④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
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
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①内容分析法
②二次分析法
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古代的政策研究
1.古代的政策研究
中国最早的史书 《尚书 • 周书》,是西周史官保管下来的一部分公文。
策士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而且才华横溢的一批政策研究者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
的“时务策”之一 《教战守策》,成为传世之作.
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20世纪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1.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3. 三论
(1)内容: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它提供的基本方法:
①系统方法
②信息方法
③反馈方法
④功能模拟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拉斯韦尔:
《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作者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由拉斯韦尔等人倡导的行为主义就是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是一门须和政府合作研究的学问。
政府存在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
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
① 元政策:或叫做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
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②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
该领域或方面其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就是基本政策,又被称
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
③ 部门政策: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
方案和行为准则,被称作部门政策,也被称作具体政策或方面政策。
公共政策依政策的社会内容进行划分为:
政治政策
民权政策、外交政策、国防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公共安全政策、 人
力资源政策、阶级政策、民族政策、政党政策等
经济政策
产权与经营权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企业政策、交通政策、能
源政策、基础建设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预算政策、福利政策、
贸易政策、房地产政策、住宅政策、 区域发展政策等
社会政策
“劳动、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公共救助 ( 社会救济 )、弱势群体优
惠、人口、环境、宗教、移民”政策等
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①教育政策包括“国民义务、高等、职业、继续、社会教育政策”等;
②科技政策包括科技管理政策、高新技术开发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
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
③文化政策包括大众传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政策、网络管
理政策、体育政策 。
社会政策核心价值: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协调和社会稳定。
公共政策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其他分类方法(常考几种)
(1)确定型政策 :1977 年我国决定废止免试入学而改行大学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
(2)分配性政策: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
(3)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属于安德森政策分类中的分配性政策
1. 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政策类型:
从形式特征上划分
1.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为: 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执政党政策。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的职
权:人大有四大职权,即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2.依纵向形式特征上:以决策者即公共权力机关的层级或纵向结构为
标准,公共政策类型可划分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与
策 基层政策( 乡镇政权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针对本辖区的具体情况所做
的决策)。
公共政策之法
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其规范作用都可
分为: 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
管制功能
① 积极性管制功能: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
擅自行为
② 消极性管制功能: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
到相应的惩罚
引导功能
调控功能
指的是政府运用新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
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所起的作用。
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分配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
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
是好的乃至挺佳的分配?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反映了
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特征。
什么是政策
工具
1.毛泽东曾提出“过河”与“桥和船”的关系问题, 政策工具就是与
政策目标的实现联结起来的“桥”或“船”。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共政策系统包括: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
1.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
直接主体
A 代议机关;代表机关,主要形式是立法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其他直接主体(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或主导政治体制的军人执
政机构)
间接主体
A 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如地方政府、政党;
B 跨国政策行为者,如跨国公司、欧洲联盟;
C 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2. 公共政策主体系统的构成
系统
政策制定系统、核心地位
政策执行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
基本功能
1.认定问题; 确认目标;组织方案设计;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进行
政策抉择;完成程序并发布政策
2.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有效实施政策方案;分析和总结执行
情况
3.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提出公共问题;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影响并
改变政策环境;填补政策直接所无法达到的空间
政策网络
1.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1)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2)交换资源的需要;
(3)结盟的需要;
(4)追逐权力的需要;
(5)协调的需要。
政策支持系统
1. 政策支持系统的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神经”系统
(2)政策咨询系统:“思想库"、“智囊"或“外脑”
(3)政策监控系统:特殊子系统
(4)政策评估系统:基础子系统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单一制与公共政策
类型: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
A 中央集权型( 法国是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
B 地方分权型(英国是地方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
联邦制与公共政策
分类:真实的联邦制与象征性的联邦制。
A 真实的联邦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
B 象征性的联邦制,如巴西、墨西哥
公共决策体制
1. 公共决策权的配置
(1)首长制:也称“一长制"、“独任制”,即挺高决策权为某人所
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
(2)委员会制:称“合议制”、“会议制”,即挺高决策权配置给
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委员会,政策方案的最终择定由委员会集体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
(3)集权制:即决策事务与决策权均集中于上级决策机关,下级机
关只能依上级机关的意志和决策指令行事。
(4)分权制:各级决策机关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
策权,上级机关无权干预下级机关的决策活动
2.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1)超级总统制:俄罗斯
(2)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法国
(3)总统制:美国
(4)议会制:英国
(5)委员会制:瑞士
(6)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
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1.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
归宿,是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基础。 公共利益是挺大多数公民的利
益,而非挺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挺大化。
2.从政策的社会效果来看,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存在四种基本类
型:
(1)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社会保障、警察消防、国防政策、
教育政策
(2)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环保政策、反垄断政策
(3)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对残疾人的政策
(4)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挺低工资保护政策、强制医疗保险政策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
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的学者西蒙
1.理性主义模型中“理性人”的特征
(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
(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挺高者。
(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渐进主义模型
1.美国学者 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渐进主义模型。
2.是完全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为对应原型的政策过程模型。
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
1.规范最适模型的提出者是德洛尔。
2.美国公共政策研究学者埃齐奥尼提出的政策模型是混合扫描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1.公共政策分析中挺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政治系统模型。
2.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一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
学者是伊斯顿。
3.政治系统模型认为,既是现政策过程的终点又是新政策过程的起点
的是反馈 。
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1.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含义
公共问题:是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水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2. 公共政策问题的 基本内涵:
①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②问题的察觉;
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④团体或组织活动;
⑤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政策问题的 基本属性:关联性与公共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和历史性与动态性
政策问题的分类
1. 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
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要素
(1)结构优良
决策者:一位或数位
备选方案:有限
效用(价值):一致
结果:确定性或风险
概率:可计算
(2)结构适度
决策者:一位或数位
备选方案:有限
效用(价值):一致
结果:不确定
概率:不可计算
(3)结构不良
决策者:许多
备选方案:无限
效用(价值):冲突
结果:未知
概率:不可计算
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1.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1)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
(2)政治人物:是指通过法定的途径占据国家或各种政党或政治组织高层权力地位的政治领导人物
(3)政党组织: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其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4)利益集团:往往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其核心目标在于千方百计地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利益集团采取游说 、 宣传 、捐款等方式,争取政府将他们提出的公共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5)大众传媒
(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7)公民和社会团体
(8)政策网络
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混合型政策网络
问题认定的含义、方法与步骤
1. 问题认定含义、方法
含义:
问题认定不仅需要充分了解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第1步。问题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
方法:
(1)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
析和界定的方法。该方法有三个步骤:
① 饱和抽样;
② 诱导性提问;
③ 边界估计。
(2)多角度分析:即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
(3)类别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同样也是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
(4)层次分析法: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就是对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
(5)头脑风暴法:
又称脑力激荡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包含如下阶段:
①组建团体;
②意见产出;
③意见评估;
④意见排序。
(6)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它比所有分析方法都更具有综合性,更适合于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
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
1.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
一、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二、 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政策问题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
(2)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
(3)社会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4)不合乎社会既得利益者价值规范的要求,不合乎社会制度和程序要求的问题;
(5)表达方式不当。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山东省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