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山东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山东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山东教育考试院www.sdzk.cn/为准。

联系我们:  0531-69953363

距2025年4月考试时间110

距2025年10月自考报名预计177

考生服务:

  • 服务大厅|
  • 自考专业计划|
  • 山东自考00292市政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5-31 10:28:33   来源:山东自考网    点击:
    自考学习平台 +问答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市政学》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第1部分

      市政的含义和特征

      1.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 (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城市的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早期城市阶段——史前到封建社会初期。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约于公元前 3500,出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富庶的平原地带。 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功能单一。

      2)中世纪城市阶段——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公元 476 年罗马灭亡至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特征: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数量增多;个别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绝大多数规模小;城市发展缓慢,未能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3)近代城市阶段——工业革命后到 20 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猛增,规模扩张;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4)现代城市阶段—— 20 世纪初开始。特征:

      (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 (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一、市政的含义

      A、广义的市政其市政主体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指城市全部政治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B、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 指城市的国家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C、狭义的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D、中国的市政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属于广义的市政,其内涵有:

      一,市政的主体是城市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政党组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 )

      二,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三,市政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经济,法律,行政,道德手段)

      四,市政客体或对象是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城市道路,供水电气,绿化等)

      2、市政的沿革 A 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市政 ---近代市政 ----现代市政

      西欧大陆“城市自治”,是传统市政的发端。 1688 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

      1909 年,清政府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标志着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组织的诞生。

      1921 年 2 月广州政府《广州市暂行条例》 ,广州成为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1个市。

      二、市政的特征

      1.公共性,市政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根本原则

      2.历史性。

      3.双重性,市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综合性,从内容看包括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和对各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调控。

      5.动态性,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6.系统性,市政是同多系统,多要素,多环节组成的有机系统。

      市政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市政主体,是体现城市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是进行和参与市政活动的各种组织

      2.市政客体,研究市政主体对城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

      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市政手段 ----怎么管理的问题

      4.市政规律

      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A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B 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C 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 D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

      第二部分

      一,城市政党组织

      A 市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五年举行一次。

      B 市委员会,市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领导机关。由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每届任期五年,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

      C 市委常务委员会,主持市委日常工作的领导核心,由市委书记,副书记和市委常务委员组成。在市委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

      D 市纪律枪检查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在城市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专门机关。反腐2、市委根据少而精的原则,一般设置相应的工作部门,主要有:市委办公室(厅) ,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等。

      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核心) 、思想领导(前提和基础) ,组织领导(保证)三个方面。

      二、城市民主党派组织

      A 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参加爱国统一战线的各政党的统称。 中国目前有八个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合作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 在直辖市,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各民主党派都设有市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由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般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包括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作用:第1、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

      第二、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

      第三、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第四、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三、城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城市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在共产党市委领导下和全国政协指导下,实现党派合作的形式,也是城市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1、在直辖市,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各民主党派都设有政协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五年。市政协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市政协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

      A 召开会议(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

      B 提出提案

      C 视察

      D 专题调研

      E 反映社情民意

      F 促进祖国统一

      二、城市政权组织

      A 城市权力机关是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

      B 城市行政机关是城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 C 城市司法机关:

      第1是城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时遵循的原则:

      1、独立审判原则 2、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3、公开审理原则 4、允许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第二是城市人民检察院, 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一方面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 另一方面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

      三、城市社会组织

      1、城市人民团体,是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群众团体。属于免于登记的社会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

      2、城市自治组织,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般 根据居民居住状况, 按照便于居民自治, 一般在 100—700 户的范围内设立。 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3、城市公益性组织,是指为城市困难群体或特定群体提供自愿或无偿服务的城市社会民间组织。 分两类:

      A 是由政府发起成立的, 如市红十字会 (救灾,求助,普及摄生救护防病知识, 接受社会捐款捐物)、市慈善总会(筹划善款,赈灾救助,扶贫济困,公益援助, )

      B 是由民间发起成立的如志愿者组织,市基金会

      四、市上参政的方式,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城市政治生活,影响城市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主要方式有:

      A 政治选举,指市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行使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

      B 政治协商,指市民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城市政治生活。

      C 政治结社,指市民可以参加城市社会团体,通过社会团体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

      D 政治表达,指市民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向决策者表达政治态度(公示和听证) 。

      E 政治接触,指市民通过与决策者接触,表达其政治观点和要求,影响政府决策。 (市长接待日)

      市民参政的条件: A 透明的市政决策 B 高素质的市民 C 多元的参政途径

      市民参政的意义: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

      第三部分

      市政体制概述: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1、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2、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A 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B 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 C 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3、市政体制的作用:

      A 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 B 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

      C 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D 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一、基本特点:

      A 形式多样化

      B 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市政体制

      C 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相互制衡

      D 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 E 存在大量利益集团

      二、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

      1、市议会制,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的市政体制。

      2、议会市长制,是城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议,但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

      市政体制。

      3、市长议会制,是城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议,但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

      市政体制。

      4、市委员会制,是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决议权和行政权。

      5、市经理制,是市议会聘任一位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行使,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

      业化管理。

      三、大都市的市政体制,其改革途径主要有:

      A 市政府下设市辖区政府 B 市政府与市镇缔结联盟 C 市政府与市镇分立合作

      中国的市政体制

      一、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

      1、直辖市,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建制,直辖市在城市行政区中的地位挺高、规模挺大。目前,共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4 直辖市。

      2、副省级市,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面,享有相当于省级的权限。共有 15个(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

      3、地级市,指行政级别介于省和县之间、行政地位与地区行署相当的地方行政建制。

      4、县级市,属于基本城市。

      根据人口规模,中国的建制市划分为四个级别:

      特大城市,是城市非农业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 50—100 万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 20—50 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 20 万以下的城市。

      二、中国市政府体制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其主要内容包括:

      A 城市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

      B 市政协是中共市委与各民主党派在城市的组织实现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C 市人大选举组成城市的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它们对市人大负责,向其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D 市辖区,中共区委,县委,国家机构受中共市委、市级国家机构的领导

      E 各种社会团体向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机构表达利益。

      2、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

      A 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B 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样

      C 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D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 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

      3、中国市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A 起步阶段, 1978--1992,重点体现在“精简政府机构和建立市管县体制”

      B 拓展阶段, 1993—2002,是以城市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

      C 深化阶段, 2003 年以来,初步确立了城市基层管理体系。

      4、中国原有市政体制的弊端:

      A 市政职能转型不到位 B 市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C 城市行政区划不够优化

      D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不合理 E 配套制度改革不深入

      5、中国市政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A 加快市政职能转型 B 科学设置市政机构 C 合理设置市政体制层级结构

      D 完善基层市政管理体制 E 实现市政管理的法治化。

      第四部分

      一,概述:指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政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

      A 广义的市政职能包括国家在该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事务,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在市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对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决定的执行。

      B 狭义的市政职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功能,同时也包括组织本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管理地方公共事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2、特征:广泛性,服务性,规范性,自主性,多样性。

      二、市政职能的类型

      A 以各种职能产生的先后顺序为标准,分为传统职能(治安、道路交通、卫生健康)和现代职能(城市规划、产业经济)

      B 根据市政职能的性质和实现方式,分为防御职能(消防,减灾救济、环境与资源保护)和建设职能(经济发展、资源开发)

      C 根据现代城市事务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市政管理的实际情况,

      分为一般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和专门职能(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

      三、市政职能的意义:是城市政府管理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A 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宗旨和目的。

      B 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的范围和组织规模

      C 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

      D 决定着城市财政收支占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E 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四、市政职能的原则

      A 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制中的地位

      B 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的特色和工作重心

      C 中国城市政府是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在城市设立的一级行政机关

      D 市政职能必须依法确立和调整。

      西方国家的市政职能

      一,发展演变:

      A 前工业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以前。城市规模小,功能单一,居住和活动分散。

      B 工业化阶段: 18 世纪后期至 1940 年代。社会经济的各种功能向大城市和城市中心区集中。

      C 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二,主要内容:

      1、规划职能,以土地规划和区域综合开发计划为主。

      2、交通运输职能,指对道路,桥梁,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设置和管理。

      3、社会福利和保障职能, A 社会保障(年老、失业、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 公共福利(确保所有市民获得基本的生活物品和服务) 、C 社会救济(面向城市中的低收入者、 陷于贫困、生产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的人以及老人和儿童,提供挺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相应的服务设施)

      4、文化教育职能,是为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丰富市民生活,对幼儿园、中小学、市立高等学校等教育机构进行有效的政策指导,强化各种业余性、回归性的社会教育,对图书馆,历史文物的保护等公共服务。

      5、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职能,城市环境清洁,垃圾清除和处理,噪音,废气等城市公害的管制,环境规划与管理,自然资源的保护,科学技术的研发等。

      6、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包括维护城市社会治安,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打击各种形式的犯罪,保护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控制公众集合,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等。

      7、产业振兴职能,是为了振兴工商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农业等产业,所进行的技术援助和产品奖励,以及为此建置完备的设施,以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

      三,实现方式:是多途径、多元化的,但主要采用以间接管理为主,直接管理为辅

      1、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2、更新管理理念,吸纳民间力量参与公用事业

      3、依法行使各种审判权,认证权,对各项公共事务实施监督和检查。

      4、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展。

      四、基本特征: A 市政职能的法治化程度高 B 内容广泛的市政职能体系

      C 市政职能以服务为导向 D 多样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

      中国的市政职能

      一、主要内容:

      1、建设职能,城市政府建设、经营和管理基础设施的职能(城市基础设施可分为:能源,排水,交通,邮电通信,环保,防灾设施)

      2、社会职能,指城市政府在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亦称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保障职能可划分为资金经营职能、公共服务职能、行政管理职能、支持社会服务职能。 ) 户籍管理,社区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民政管理,侨务管理等

      3、科教文卫体职能,包括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

      4、公共财政职能,指城市政府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以强制性税收为主取得公共财政收入,支持城市政府行使各方面的职能。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支出管理,会计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

      二、基本特征:1、行政主导型的市政职能体系 2、单一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

      3、发展不均衡的市政职能体系 4 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导向

      三、改革与发展:

      A 中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B 中国市政职能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其具体要求是:

      1、撤销部分职能 2、转移部分职能 3、增加部分职能 4、强化部分职能

      C 中国市政职能转变的路径:

      1、调整城市政府行使职能的外在环境,为转变市政职能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2、调整城市市政内部系统的经济行政职能,为转变市政职能提供保证。

      3、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行政职能,为确立科学的市政职能开路。

      4、在市政职能实现方式上,坚持从过去的以行政命令为主,向综合使用规划指标、经济杠杆、经济信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这五种调节手段转变,支持从过去的直接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向间接控制、引导企业行为转变,要进一步充实加强综合经济管理和经济检查机构,适当合并和精简专业性管理部门。

      市政职能过程

      一、市政决策:是指市政体系中的执政党、国家机构等市政主体以市政职能为核心,为维护城市社会经济秩序、推动城市发展而进行市政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

      1、市政决策的信息有三个基本来源:一是从各种书面材料和口头沟通所获得的信息; 二是亲自实地观察获取的信息;三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媒介了解的信息。

      2、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包括两个环节:第1筛选信息,第二分析信息

      科学预测决策主要措施的可行性与决策客观结果的效益,是市政决策的关键阶段;

      市政决策预测的关键环节是对所涉及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多方案择优是市政决策的主要特征。

      二、市政执行是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执行法律、法规、上级的决定和本市的市政决策等,并监督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市民执行有关的法律和市政决策等,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实施公共行政、提供公共服务等的职位行为。

      行政首长对下级的统一指挥,是市政执行重要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

      首长负责制是作为执行性质的组织所能采取的较适合的组织体制和管理体制。

      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是市政执行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公务员的素质可以分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遵纪守法素质、身体素质。

      三、市政控制是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的领导层为了确保按时实现市政决策的目标, 对他们的下级以及城市的企业、公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市民执行市政决策的行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偏差,针对原因采取纠偏措施,并对市政决策进行局部修改后予以的管理过程

      1、首长负责制所包含的领导控制(重点是调配资源) ,专门部门的专职控制(重点是调查偏差的原因并研究解决的措施),公务员的自我控制(重点是及时发现偏差) 。(公务员的自我控制是三位一体的市政控制的基础和关键)

      2、及时发现偏差是市政控制的关键环节,根据管理学的控制理论控制一般有三种即前馈控制(亦称事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3、健全公务员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的监控制度,是市政控制的一顼历史任务。有两个系列:

      一是属于首长负责制组成部分的监控制度,二是属于行政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的监控制度。

      城市国家机构受理公民对公务员职务行为投诉的组织体制有三级 ;

      一是设置在市政府工作部门内专职受理投诉的组织

      二是设置在市政府的专职受理投诉的组织,它受理对工作部门处理投诉决定不服的上诉

      三是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公民有权利向司法机关投诉

      任何一级受理投诉的组织对投诉查有实据,可依据权限对当事公务员进行处罚,包括降职,罚款,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等,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部分

      城市发展战略的含义:是关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规划,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措施和步骤的前瞻性部署。

      2、作用:

      A 科学地认识和尊重城市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对城市产业和人口发展的承载力 ;

      B 在认识自然环境, 产业结构,人口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

      C 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的个数和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环节

      D 城市发展战略指导城市经沪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规划的制定。

      E 城市战略对本城市与所在城市体系之间的关系作出科学的定位, 有利于形成城市与城市体系之间 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

      1、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一是科学地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二是科学地预测城市人人口规模;三是科学地规划城镇体系和城市布局; 四是科学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体系;五是科学地认识和尊重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承载力; 六是部署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重点,措施和步骤。

      2、城市发展战略的类型 ;

      A 经济发展战略 B 社会发展战略 C 科技发展战略 D 文化发展战略 D 生态保护战略

      3、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程序,其周期需要 2-5 年,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1阶段是由中共市委和市政府组织起草城市发展战略

      第二阶段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城市战略

      第三阶段是依法经过上级政府审批,取得上级政府的认可,在完成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程序后生效。

      4、实施(需要通过三方面的规划,计划来加以落实) :一是城市规划,二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是城市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工作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一,沿革: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 90 年代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 21 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能够较好地回答和解决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因为:以科学 ’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战略,是把城市经济发展作为第1要义的战略,是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

      1、国家和上级政府的生产力布局等规划

      2、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而形成的城市体系

      3、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

      4、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现状

      5、城市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客观条件所构成的对城市产业和人口承载力

      (2)、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原则:①、实事求是 ②、始终抓住主要矛盾 ③、统筹兼顾城市发展战略各组成部分关系;④、长远目标与分期实施相结合 ⑤、法制化。

      三、中国大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的特点 ;

      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

      一、

      1、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人口,非农产业,地域城市化的过程,是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城乡关系转型的过程。

      城市化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农业发展是城市的初始动力,农业是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制度安排和变迁对城市化有推动和阻滞作用;世界人口剧增也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城市化的衡量指标有:

      A 城市化的水平指标,即城市人口占城市所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

      B 城市化的速度指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若干年内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点

      C 城市化的质量指标,即反映市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分类指标体系。

      3、城市化的分类:

      A 以产业和人口的流向为标准,分为集中性城市化和分散性城市化

      B 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标准,分为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二、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应坚持的原则

      1、城市化的速度要适度,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

      2、合理、集约利用资源,分类引导人口城市化

      3、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化空间格局

      4、走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城市化道路,健全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5、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化,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

      1、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以各种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积极发展生产为主要动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规划及调控作用相结合,在产业,居住,公共服务,人口素质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性过程。

      2、有三个层面:

      一是国家层面,即在全国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二是省级行政区域层面,其基础是市县层面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三是市县层面,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研究的重点。

      3、在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方面,第1涉及产业布局规划,第二涉及城镇体系规划,第三涉及交通体系规划,第四涉及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第五涉及商业,饮食业等生活服务业的布局规划,第六涉及教科文卫体公共事业布局规划。

      4、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产业一体化,其基本途径:一是在市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二是在郊区发展高新技术、无污染、用地面积较小、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三是逐步实现郊区农业现代化、包括实现农林牧副渔的机械化和科技化、更大程度就地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两个方面。

      第六部分

      1、城市规划管理概述:是指城市国家机构制定并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布局安排的发展计划。

      2、城市规划的特性:政策性,综合性,权威性,地方性,科学性

      3、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A 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B 控制着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C 调节着城市内部的各种关系。

      二、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

      1、古代城市规划理论: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著作之一。

      中国最早记载城市规划思想的是《周礼.考工记》 ;东周开始 —里坊制;宋朝 —街坊制。

      2、近代城市规划理论:

      1859 年,美国欧姆斯特在纽约曼哈顿区设计中央公园,用绿化带分割市区的新空间概念。

      英国埃比泽 .霍华德在《明天,和平改革之路》中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1910 年,法国夏纳尔提出工业城规划,第1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区分开,出现了将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进行分区的概念。

      1922 年,英国昂温提出了建设卫星城理论

      1933 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雅典制定了第1个国际性的《城市规划大纲》 ,即雅典宪章。(居住,游憩,劳动,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

      3、现代规划理论: 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帕鲁提出了增长极核理论

      1977 年,马丘比丘宪章是城市规划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城市规划的内容

      一、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1、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或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包括直辖市,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城镇体系规划四个基本层次。

      2、城市政府编制的主要是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内容有:

      A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B 确定生态环境, 土地和水资源, 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理原则和措施。

      C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D 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E 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F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G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二、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年限内城市各项建设综合平衡,合理安排的规划,是关于城市各项建设的战略部署。 2、中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有四个部分:

      A 城市总体纲要:主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总体规划的依据。

      B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任务是综合评价市域城镇发展水平,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等

      C 中心城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部分

      D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规划区范围,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防灾工程,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其期限一般为 20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四、城市详细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内各项建设作出的具体安排的规划。可分两种:

      1、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城市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的规划。(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其成果是规划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老师二维码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山东省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以过期,请重新刷新

    上一篇:山东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山东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押题资料

  • 山东自考网便捷服务
  • 山东自考网书籍购买地址

    山东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