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山东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山东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山东教育考试院www.sdzk.cn/为准。

联系我们:  0531-69953363

距2025年4月考试时间95

距2025年10月自考报名预计162

考生服务:

  • 服务大厅|
  • 自考专业计划|
  • 所在位置:山东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天津市自学考试-2020 年马原单选绪论-知识点1及答案

    天津市自学考试-2020 年马原单选绪论-知识点1及答案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学习平台 +问答


    2020 年马原单选题精选 346 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

    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

    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5.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

    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6.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培根和洛克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C.斯密和李嘉图

    D.圣西门和傅立叶

    7.19 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9.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

    A.量子学理论

    B.DNA 双螺旋结构

    C.广义相对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0.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11.下列各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科学社会主义

    B.民主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3.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

    )

    A.核心内容

    B.理论基础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1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人类学笔记》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5.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1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1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C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8.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A.实践性

    B.阶级性

    C.深刻性

    D.批判性

    1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 理论特征

    B 理论核心

    C 理论品质

    D 理论前提

    2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1.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

    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22.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平均分配

    D.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23.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4.理论联系实际是( )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5.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6.在 21 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

    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

    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知识点1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观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D.实践的

    7.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9.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0.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物质性

    B.世界的统一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11.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

    12.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1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4.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

    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C.17 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 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

    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

    1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

    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

    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17.客观实在性是()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19.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0.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2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22.“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

    A.唯物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主观唯心主义

    2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6.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27.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

    A.持续性和顺序性

    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28.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无限性和绝对性

    B.有限性和特殊性

    C.广延性和伸张性

    D.持续性和顺序性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30.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至受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物质的

    B.运动的

    C.实践的

    D.精神的3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4.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社会管理活动

    B.科学实验活动

    C.社会改革活动

    D.物质生产活动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36.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7.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38.“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39.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40.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4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4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4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4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6.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48.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49.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50.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5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53.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5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B.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C.个别和一般的联系

    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5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6.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

    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5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5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59.“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

    A 适度原则

    B 辩证否定观

    C 实事求是

    D 科学发展观

    60.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变化是否彻底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6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

    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62.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63.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

    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64.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65.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

    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66.1998 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

    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

    来看,这属于( )

    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

    C.同因一果

    D.同果一因

    67.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

    ①宿命论②唯心主义先验论③唯心主义非决定论④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8.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

    的。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9.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

    A.抽象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先进分子的构想

    70.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中捞月

    B.以砖磨镜

    C.水滴石穿

    D.心想事成

    71.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7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73.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74.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75.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神秘主义观点

    76.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

    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下列不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

    B.现象和本质

    C.可能性和现实性

    D.抽象与具体

    7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变动性

    C.社会性

    D.能动性

    7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80.“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81.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说法是()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82.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83.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84.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8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

    能办到。”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87.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88.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89.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90.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

    C.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

    D.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

    91.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9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9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9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2020 年马原单选题精选 346 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

    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

    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5.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

    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6.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培根和洛克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C.斯密和李嘉图

    D.圣西门和傅立叶

    7.19 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9.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

    A.量子学理论

    B.DNA 双螺旋结构

    C.广义相对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0.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11.下列各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科学社会主义

    B.民主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3.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

    )

    A.核心内容

    B.理论基础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1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人类学笔记》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5.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1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1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C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8.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A.实践性

    B.阶级性

    C.深刻性

    D.批判性

    1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 理论特征

    B 理论核心

    C 理论品质

    D 理论前提

    2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1.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

    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22.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平均分配

    D.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23.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4.理论联系实际是( )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5.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6.在 21 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

    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

    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知识点1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观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D.实践的

    7.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9.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0.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物质性

    B.世界的统一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11.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

    12.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1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4.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

    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C.17 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 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

    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

    1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

    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

    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17.客观实在性是()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19.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0.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2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22.“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

    A.唯物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主观唯心主义

    2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6.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27.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

    A.持续性和顺序性

    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28.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无限性和绝对性

    B.有限性和特殊性

    C.广延性和伸张性

    D.持续性和顺序性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30.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至受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物质的

    B.运动的

    C.实践的

    D.精神的3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4.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社会管理活动

    B.科学实验活动

    C.社会改革活动

    D.物质生产活动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36.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7.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38.“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39.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40.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4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4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4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4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6.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48.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49.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50.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5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53.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5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B.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C.个别和一般的联系

    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5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6.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

    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5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5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59.“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

    A 适度原则

    B 辩证否定观

    C 实事求是

    D 科学发展观

    60.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变化是否彻底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6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

    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62.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63.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

    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64.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65.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

    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66.1998 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

    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

    来看,这属于( )

    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

    C.同因一果

    D.同果一因

    67.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

    ①宿命论②唯心主义先验论③唯心主义非决定论④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8.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

    的。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9.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

    A.抽象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先进分子的构想

    70.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中捞月

    B.以砖磨镜

    C.水滴石穿

    D.心想事成

    71.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7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73.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74.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75.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神秘主义观点

    76.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

    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下列不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

    B.现象和本质

    C.可能性和现实性

    D.抽象与具体

    7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变动性

    C.社会性

    D.能动性

    7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80.“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81.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说法是()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82.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83.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84.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8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

    能办到。”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87.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88.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89.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90.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

    C.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

    D.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

    91.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9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9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9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答案解析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A,1847 年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 1848 年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

    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B,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

    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3.B,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

    4.B,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

    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其中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5.B,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

    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6.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配第,其余还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7.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8.C,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此

    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9.D,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中与马克思主义联系紧密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阐明

    了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性,否定了“上帝创造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

    了运动的客观性及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内在的统一性;生物进化论将变化发展的观

    念引入生物界。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A、B、C 三项均属 20 世纪的科学发现。

    10.C,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

    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

    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

    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11.B,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

    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2.D,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

    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3.B,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

    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4.A,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

    形态》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马克思、

    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C、D 两项则体

    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5.A,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

    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6.C,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

    鲜明的政治立场。

    17.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8.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9.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20.B,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根

    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因此它能够并必将保持长久

    的生命活力。

    21.A,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贯穿于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而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又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社会理想。

    22.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

    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23.D.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

    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

    24.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25.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

    般原理出发。

    26.B. A、C、D 的说法都很绝对。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具有不断创新的本质特征,才永葆生机,充满活力。

     

     

    知识点1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A,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

    看法和根本观点。

    2.C,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而唯心

    主义则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故选 C。A 项

    是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B 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项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

    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4.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

    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5.A,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

    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6.D,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C,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区分历史唯心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8.B,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人

    类产生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可归结为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两类。哲学要回答

    世界的本质问题这一重大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因

    此,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9.B,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 ,它是从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

    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10.B,世界的统一性是区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11.D,世界的统一性是区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12.C

    13.D。A,B,C 中的吾心、感知、感觉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绝对精神是客

    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4.B。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高形态)

    15.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

    16.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

    17.B。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

    证统一。

    18.D。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19.C。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共同

    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20.C。唯心主义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即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1.D,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否认运动。

    22.B。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共同

    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23.C。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共同

    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前者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后者只

    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24.A。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

    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和唯心主义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

    动。

    25.A,

    26.B,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个性中找到了共性,

    把握了物质的本质特征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

    哲学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的错误,科学地说明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

    系。

    27.A。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28.C。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29.A。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

    30.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

    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31.A,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32.C,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3.D,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

    的本质。

    34.D,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

    实践。第三,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因为这个实

    践是其它两种实践形式的基础.

    35.D,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6.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7.C

    38.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因:钉子缺引起蹄铁卸,蹄铁卸引起战马蹶。这个过

    程并没有量的积累。

    39.C,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

    约。

    40.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

    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

    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1.A,唯物辩证法强调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2.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动力。

    43.B,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

    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

    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

    道路。

    44.C,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45.B,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

    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

    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

    道路。

    46.A,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

    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

    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

    道路。

    47.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48.B,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

    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49.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50.D,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51.B,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强调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52.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53.C,通过本题要把握矛盾发展不平衡性表现为两种不平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决

    定的,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变化了。尤其在分析

    形势时,要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问题,即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54.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

    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55.B

    56.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就是相互转化,但题目中的矛盾双方是相

    对应而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故 D 不选。

    57.B

    58.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

    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分析和

    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答案为 C。

    59.A,“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适度

    原则。

    60.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61.B

    62.B,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

    态度。

    63.D,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①肯定和

    否定相互依存。②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64.C

    65.D

    66.B,洪水的来临既有降水量的原因,也有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

    淤积的原因。

    67.C,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

    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先

    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左。人的知识是先

    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它是先天就有的。宿命论,唯心主义表现,

    人的命运天注定。

    68.A,机械决定论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

    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题干所述就是将偶然性当成了必然性,这表面上

    抬高了必然性,实则将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

    错误观点。

    69.B

    70.C

    71.B,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

    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

    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72.B,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

    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73.D,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

    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74.D,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都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正面表

    现本质,后者是歪曲地表现本质。

    75.C,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都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正面表

    现本质,后者是歪曲地表现本质。所以说法是属于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76.D,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包

    括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以及内容和形式。

    故选项 ABC 都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故选项 D 不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77.A,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两

    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78.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9.B,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

    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80.B,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81.B,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长期演化和发展,产生了人

    的意识。其次,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且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82.B,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

    社会的产物)

    83.B,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84.C,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所以唯心主义是夸大了意

    识的能动作用。

    85.A,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86.C,这是个人想法决定事物,所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87.D,

    A 并没有尊重客观规律,不是唯物的思想,句意是唯心的,思想,人的

    意识成为了先决条件。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句话没有以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没有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二者体现的均是意识,但没有将意识还原的到物质上,没有满足前述条件。D,

    量力而行,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度量自己的能力,再行动。根据实际情况,是物

    质先决条件,是客观规律。度量自己能力,是意识的作用。行动,是将意识的能

    动性发挥出来。

    88.B,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89.D,要区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途径: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

    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

    会实践;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90.D,

    91.D,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

    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

    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92.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93.D

    94.C,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

     

    山东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山东自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105058242@qq.com

  • 山东自考网便捷服务
  •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